小弟有幸曾在這個原來是那麼人傑地靈的社區生活,見證了獨特的地標孕育過程。當年我與爹娘一家三口在通菜街及豉油街交界租住了二樓這個小單位,面積由左至右起計有四個窗口位,大概 60至70 平方尺,房內有床,有衣櫃,有摺檯 ,有摺凳,有床下底,有老豆的「山水」擴音機,有「樂聲牌」黑白電視機,還有很別緻的磨砂玻璃窗。可謂一應俱全。而我就在綠色的窗花內見證了香港平民消費文化地標的誕生------女人街,及每天都欣嘗了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大排檔」。
時至今日,我好鐘意舊樓有弧度的轉角位,住進去有種怪怪的感覺,可能是陽光會特別通透,或只不過我們習慣了活在直角的建築吧。當年這單位住了個街市肉檔的青年,房內總有一兩本『藍皮書』。
不能不說的是細路仔的私家遊樂園---------開心大騎樓。當時我跟包租婆的仔女好 friend,最喜歡無無聊聊的吹水望街,可以望足老半天。練柔道,比武,玩火,放龜,同雀仔沖涼等等等等的兒時玩意,既可消磨時間,又可培育創意。總不能忘懷的是左邊有三棵永不開花的鐵樹及種滿花草的欄杆。大騎樓對小孩很重要的,現代的建築風格似乎已將它遺忘掉了。為何新落成的大型屋苑多只有窗臺,沒有露臺?(原本頭頂有一道簷篷的,是否日久失修呢?)
四十歲自閉細路, 拒絕成長, 不負責任, 無家庭觀念, 無道德操守, 返工唔做野, 返學無讀書, 放假無街去, 訓覺訓唔著.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