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但 求 其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05
  Fxxxx-Fx




我有兩個 friends ,一個秀外慧中,一個天生麗質,堪稱慧黠蘭心,天下無敵。此二姝均熱愛設計及動畫特效,兩人相識於微時,在同一個課程中彼此認識,經年的切磋,互補長短,可謂不打不相識。憑著天資及聰敏,畢業後遂自薦加入了當時得令的數碼特效公司 Menfxxx ,擔任動畫及特效製作要職。

二人的專業知識及與生俱來的工作熱誠,不但震驚了全公司上下員工,更憑藉著 「快,狠,準,靚 」四字訣,使一個本應是男性雄據天下的世界中,手執牛耳,傲視群雄。

不竟,二人因鋒芒太露,漸被壓制,在重重制度與門戶深鎖中久延殘存,日復日的工作崗位縱然失去了滿足感及尊重。但是,卻不能抑壓二人心中各自的一團火。那刻,她們要爆發了。

三年前某天,她們相繼擲下請辭信,以藐視及不屑的眼光撇下了一班自以為是的大男人,在灣仔某幢簡陋的商住樓宇,租用了二佰多尺的超小型單位,以無資本,零生活費,沒有背景支持下,大無畏地組成了一間獨立特行的數碼多媒體動畫特效及設計公司----- Fxxxx Fx。雖然外間好像聞不見經傳,卻在行內響負盛名,擲地有聲。

數年的光景中,她們曾為鄭秀文的集錦大碟製作 MV,嘉士伯啤酒的火紅廣告,中國內地劇集的後期製作,Cartoon Network 的 promote 等,不勝枚舉。在自主的創作空間下,燃燒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青春歲月。

今天,她們要結業了。放下身段,輕身上路,繼續燃放她們心中的那一團火。

http://www.flyer-fx.com/


遺下七個月的租約,希望有心人可以頂租。二百多尺,灣仔區,$3000 包差餉。風水好,最適合做studio,旺丁又旺財。

有意者請留言。




*ps 以上乃「膳」稿一則,我給某二人威脅了。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05
  「洞穴情意結」
星期六的課堂中我做了這個事情。如圖:
星期二早上,在車廂半夢半醒之際,聯想到以下的一個問題。

「洞穴情意結」

我好奇地思索男人是否真的有這個所謂的「情意結」?

A. 情況如下:
1. 驚嚇電影如: “ 驚心洞嚇”( The Cave ) ,洞內充滿異形怪物,莫名的恐懼尤然而生,據聞賣座情況很不俗, 是男觀眾的口味罷。
2. 潛水運動有所謂的 “ Cave Diving ” ,專挑海洋深淵的洞穴冒險潛進。
3. 煤礦洞中有很多男人討生活。
4. 小男孩很喜歡將指頭塞進「插蘇」的洞洞中。

以上可否解釋男人不懼危險的本性,甘願冒死進入不知明的地帶探險或謀生,甚至以命仔作睹注,成功進出洞穴被視為生命昇華的里程碑。


B. 情況如下:
1. 小男孩喜歡揪女生得裙子。
2. 大男人很喜歡偷窺女性的裙底。
3. 某些男人喜歡探索女性手袋裡究竟有何物件。
4. 鎖匙窿的實際功能是給人偷看。
5. 男人平均每十幾分鐘就想往洞裡鑽一鑽
6. 不然就去打 golf、snooker、籃球、或者足球。

凡此種種又可否解釋為男人本身是由母體內鑽出來,瓜瓜落地後潛意識中漸漸驅使他回溯母體中具備安全幸福的感覺,所以窮其畢生精力都要嘗試進入及瞭解 ?


C. 情況如下:
1. 男人喜歡進駐二奶的房中。
2. 大凡男人遇到感情或自身問題,多偏向自困於「洞穴」裡思索。
3. 男人怕結婚,怕生仔,怕承諾,怕負擔。
4. 不知為何,男人周時被人鬧係「縮頭烏龜」。
5. 男人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覺得那是最安全的地方。

感情上男人是小孩一個,怕痛又自私。很多時優柔寡斷,不擅與人分享自身問題,只愛活在自我安全的小空間。那又可否解釋為洞穴情意結的一種?

如果一個男人有齊以上所有特徵,又會如何?他是懦夫, 還是英雄? 是好男人, 還是臭男人? 會不會是「毒男」呢? 但好像每個男人都是這樣的餅印,妳的男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呢?

搞不懂。
 
Sunday, September 25, 2005
  旺角開心大騎樓 II
包租公眉頭一皺道﹕「 他x x ﹐又要搭條長水喉洗地 ﹗」每隔一兩個月﹐他就會「擔」住支煙﹐口中唸唸有詞﹐穿著水鞋來越過窗花跳出天井﹐來個洗太平地。我們這班嘍囉就會嚷著看他用水喉勁沖垃圾﹐拿著「掘」頭掃帚將滿佈廢物的天井清潔得一乾二淨﹐大快人心﹐好 man 的包租公阿﹗我住的小房子旁邊也有一個公共天井﹐作用是阻隔樓上的高空擲物﹐避免玻璃 ﹐膠袋﹐冷飯菜汁等直接掉落街道上﹐我從來就不敢開窗瞄它一眼﹐因為實在太嘔心了。

「故居」的公廁更是一絕﹐面積比率很高﹐可以容納兩三個細路一齊沖涼﹐白色的細細格磁磚包圍了地下及至半幅牆﹐磁磚以上全是粗糙發黃的牆身﹐有時還會在沖涼時見到蜘蛛網及吊在半空的微型生物針孔鏡頭在凝視你。最經典的是那個永不抽水的抽水馬桶﹐而旁邊放著個紅 A 水桶及水殼﹐功用大概可以猜到吧。包租公一家最喜歡將吃完飯的菜汁倒落馬桶﹐每逢飯後請別立即進入﹐因為一定看到肥淋淋的.........這令我想起屎撈人。

當年居住環境大都簡陋﹐縱生活未盡人意﹐皆因為鄰里間的手望相助或針鋒相對之中﹐無形間建立了平民式的感情和網絡﹐從現在的觀點看﹐大概就是舊社區的文化表徵了。

但是﹐戰後的唐樓因為種種當時的政策及結構問題﹐基本的衛生及生活設施缺乏之餘﹐今時今日多已日久失修﹐殘破不堪 ﹐業主立案發團實際形同虛設﹐年邁的小業主跟本無心無力為樓宇翻新﹐終有一日﹐又會成為舊區重建或大地產商的發展目標。但話說回來﹐唐樓雖在建築文化的領域上彌足真貴﹐但居於其中的老百姓可能巴不得被李家誠青睞﹐過程可能會搞搞對抗﹐志在爭取更合理的賠償﹐此願足矣。

關注建築社區文化發展的學者會擔心老社區的逐漸滅絕﹐將破壞香港都市的生態﹐敦促及監察政府的舊社區重建咨詢文件。

地產商關注高地價政策及社區發展﹐重建計劃對香港及自身集團帶來多少得益及遠景。

唐樓的小業主市民﹐他們擔心的事情一大堆﹐本身已無法支撐樓宇的為修費用﹐萬一牆壁碌落﹐傷了途人﹐就會更如履薄冰。

包租公半生賣雞為活﹐是著名的雞佬﹐禽流感可謂打擊嚴重﹐不知近況如何﹖見其居所殘破的模樣﹐可知一二。他們是真正見證香港風格及親歷經濟發展步伐的一群小市民﹐他們是得益者﹐也是被遺忘者。每人都有一個夢想﹐政府﹐集團﹐學者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及見地﹐但請別忘了他們。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05
  旺角開心大騎樓
自出娘胎,就已經在旺角居住,可謂第一代的MK人,當時家家戶戶都擠在戰後的唐樓,一屋五夥,一千平方尺左右,全盛期住了多達10 至 13 人,大人細路,共冶一爐,是典型獅子山下的一群人。

幾十個年頭後,胡恩威在其著作『香港風格』中描述,旺角是一個人性,慾望,文化,美學共榮共全的社區,互相不存在矛盾或對立,知識分子既可追尋人民精神境界,普羅青年尋找物欲的快感,更是麻甩界人士的慾望遊樂場。各取所需,在雜亂隨意的文化特色下,築構成一個不可替代的香港都市文化空間。


小弟有幸曾在這個原來是那麼人傑地靈的社區生活,見證了獨特的地標孕育過程。當年我與爹娘一家三口在通菜街及豉油街交界租住了二樓這個小單位,面積由左至右起計有四個窗口位,大概 60至70 平方尺,房內有床,有衣櫃,有摺檯 ,有摺凳,有床下底,有老豆的「山水」擴音機,有「樂聲牌」黑白電視機,還有很別緻的磨砂玻璃窗。可謂一應俱全。而我就在綠色的窗花內見證了香港平民消費文化地標的誕生------女人街,及每天都欣嘗了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大排檔」。


時至今日,我好鐘意舊樓有弧度的轉角位,住進去有種怪怪的感覺,可能是陽光會特別通透,或只不過我們習慣了活在直角的建築吧。當年這單位住了個街市肉檔的青年,房內總有一兩本『藍皮書』。


不能不說的是細路仔的私家遊樂園---------開心大騎樓。當時我跟包租婆的仔女好 friend,最喜歡無無聊聊的吹水望街,可以望足老半天。練柔道,比武,玩火,放龜,同雀仔沖涼等等等等的兒時玩意,既可消磨時間,又可培育創意。總不能忘懷的是左邊有三棵永不開花的鐵樹及種滿花草的欄杆。大騎樓對小孩很重要的,現代的建築風格似乎已將它遺忘掉了。為何新落成的大型屋苑多只有窗臺,沒有露臺?(原本頭頂有一道簷篷的,是否日久失修呢?)



旺角的治安變差了,所以安裝了鐵閘,看似黑漆漆一片,但當其時不覺恐怖,樓梯兩旁滿佈紅色通花的鐵皮信箱,伴隨著雜亂無章的電錶電線,再襯托腳下的綠色細格地磚樓梯,簡直是『花樣年華』。


房子的對面原是一檔「大排檔」。賣魚旦粉的,時常見到個阿叔「擔」住口煙清洗不「金秀」鋼桶,很注重衛生呢!但現在都已被政府的衛生條例取締了。
 
Tuesday, September 20, 2005
  When Van Gogh met Frida

每人一生總有一筆情情塌塌的糊塗帳,而藝術家可能尤甚,出名的一批,美其名歸納為「傳奇的一生」類別,無名無姓的,一個滔天大浪沖過來,都不知隱沒大海的凡有幾人。做藝術的人慣于流露情感,卻又易放難收,可能他們不用左腦思考邏輯有關。

其實,Van Gogh 可能是一個討人厭的傢伙,但唯獨他自己不知。不但攤大手板問哥哥討生活,失驚無神向女人表達愛意,不停的承諾會使她幸福,既自殘又自虐 。無錢無事業無人生目標,那個女人會喜歡這樣不濟的男人。

Frida 的老公早有前科,結婚兩次,但每天都性慾旺盛,她一概都知,卻還身先仕卒,終搞到自己妹妹身上,傷心欲絕,但與人無尤。此外,bi-sexual 的取向,其實與Diego 同一類人,兩公婆各自搵食,果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難道真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揭開了「偽」術家的尊貴面紗,可能跟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路人甲乙丙無异,糊塗帳一大筆,唱K,劈酒,爆粗,狂哭,失身失戀四部曲。然後朝早又再返工返學。不同的是,藝術家去畫畫,既出塵又入世。

一句到尾,「如何取悅女人,如何令男人死心榻地」。無論你是印象派,武當派,女性主義者,還是素食主義者。終其一生,無一倖免,通通不能磨合。因為男女大大的不同。“男人永不會為了取悅你而死心榻地,女人不會因為你的死心榻地而被你取悅”。

翻看了90 男歡女愛(when harry met sally), 其中討論的問題是:“男人同女人可否做對單純的好朋友,而當中不涉及性關係?” 10幾年後,似乎有了答案:“當然不可以,因為現在,單純的男女朋友,都可以發生單純的性關係。”

現代的問題演化了後現代的答案。梵高博物館及墨西哥博物館各自掛起了一幅畫,標誌著男女間永恆的問題。
 
Sunday, September 18, 2005
  愛與痛邊緣
「在我一生中﹐發生兩次嚴重的意外﹐一次是那次車禍﹐另一次是遇到你﹐而你是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十年婚姻﹐換來這肝腸寸斷的一番話﹐不知身為丈夫的墨西哥名壁畫家 Diego Rivera (1886-1957) 有何感想﹖

相比感情的徹底傷害﹐ 18歲時的一宗嚴重車禍﹐縱然 Frida Kahlo (1907 – 1954) 差點全身被肢解﹐右腿十一處裂痕﹐腳掌碎裂變形﹐鐵枝貫穿子宮。28年間在醫院經歷30多次的生死邊緣﹐痛苦的遭遇﹐還不及眼前人的浪蕩不羈來得血腥。

她﹐天賦擁有波希米亞民族的率性熱情﹐堅定明確的社會主義立場﹐勇氣與堅強﹐使她成為墨西哥媒體的焦點﹐社交界紅人﹐女性主義的icon﹐藝壇的天之嬌女。 一生數十幅的自畫像﹐見證了血淋淋的孤獨及痛楚生命歷程﹐亦反照了女性自身的希冀與夢想﹕愛與被愛﹐快樂與尊嚴。

只有她自己明白﹐為何在芳華正茂的24歲﹐會對一個“真心可以﹐專一卻不能” 的龐然大物死心榻地﹐愛得血肉糢糊。「那是大象與鴿子的婚姻。」當時輿論卻是毫不客氣。一意孤行的決定﹐延續了上半生的痛苦。愛慾迷戀﹐一向難以辨明﹐傾慕與崇拜﹐又如何區分﹖Frida 一生都是那男人的情傾對象﹐才情洋溢﹐又卻是野性難馴。一生共同擁抱相同的藝術及政治世界﹐亦師亦友﹐在感情的邊緣上﹐但卻又同床異夢。男人﹐總教女人既愛且恨﹐不能自己。

「我是她的同志﹐朋友及仰慕者。。。」1953年春天﹐他曾在Frida生命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自己熱愛的祖國舉行的個人展覽中﹐道出如此心聲。相信她亦是因為這個早已植入心坎的原因﹐在生命最後的幾個年頭跟他復合﹐廝守終身﹐在俳徊痛苦與快樂之中﹐尊嚴地隱然離世。

「I hope the end is joyful - and I hope never to come back – Frida 」


Frida and Diego Rivera, 1931
oil on canvas 100 x 79 cm
(結婚畫像)
























Self-Portrait, 1940
oil on Masonite 76 x 53 cm













Henry Ford Hospital, 1932
Oil on metal 39 x 51 cm
(畫於小產後)










The Broken Column, 1944
oil on canvas
40 x 30.7 cm
(畫於背部開始癱瘓)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失戀王
從前法國有個畫家,將一生的感情毫不保留地傾注給七位女性,他可不是將100 % 的愛平均分配給她們,而是 100% x 7,每人皆可獨得他滿溢的愛意,但她們不是斷然拒絕, 就是無疾而終, 女郎們各自有對生命的追求和把持,不同的感情落差,使他苦戀一生。痛不欲生的傷害, 緊緊地操控了他的短暫命途。而且,更影響了後世對繪畫的感覺。-----Vincent Van Gogh (1853- 1890 )

可曾想過,梵高面對深愛的女孩時,是如何下筆?他是否會坐下來默默凝視女孩的眼神,窺探她們的內心世界?當畫筆正在描畫女孩的嘴唇時,他可曾渴望溫婉原始的滋潤?女孩的身體在畫布活現,梵高又是否私有化了這個眼前的感情容器呢?他是在付出,還是在渴求?他是迷戀在畫布上的女孩,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軀體?他在沈醉自己的畫,還是遙不可及的感情?

畫與女人,愛與慾望,四者不能分割。互纏難解,卻又欲斷難斷。畫家迷戀了女孩,就會傾注了感情和渴望於畫中,結果變成更加愛慕了畫中人,一發不可收拾的單向投入,加上炙熱的感情渴求,往往造就不了對方的互動意欲,沒有意欲,編織不了屬於雙方的私密故事,沒有故事就沒有感情。梵高因感情的桎梏,生命後期變得歇斯底里,由最初自焚雙手,割耳及至自殺,自殘仿佛是他的唯一感情宣洩............

生命狂熱迷戀,愛慾糾纏難分,難得無悔無憾,藝術難分對錯,那感情又如何?




Left: Sorrow Van Gogh 1882 paper and charcoal 44.5 x 27 cm

(第三位苦戀對象,妓女克麗絲汀)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05
  電腦 game 推介一則
世上有隻好好玩的電腦 game ,它不但不是劈友打大佬過關攬女的玩意,而且還非常有益身心,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可寓遊戲于學習,既可訓練策略、管理、行銷的智慧,也可跟隨自己的喜好嘗試創造別開生面的主題公園。而此遊戲的名字叫 Roller Coaster Tycoon。

顧名思義,此 game 的主題是挑戰玩家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僻一個刺激、新奇、好玩、口碑載道的夢幻樂園,而其中的精髓是設計不同款式及玩法的過山車,以廣招徠,滿足遊客追求刺激的心理,使之盡興而歸。

過山車的設計一點也不兒戲,既要講求真實的物理力學數據外,更須具有創意的思維,使每款無論外形或特式盡皆不同,刺激好玩妙到巔毫以外,斷不能千篇一律,Space Mountain 就算。而且,更要兼顧遊客的生命安全,不然發生意外,車卡脫軋,墮地爆炸,遊客慘遭死亡的話,那你一手創辦的主題公園就會面臨走客的危機了。而配套設施更要花玩家的心思,最簡單就是要設立足夠的休憩地點,洗手間以至價廉物美的小食亭,不然遊客就會隨處亂蹲、隨地撒尿,發出怨言,作出投訴。如果你仍然置之不理,game over 可別怪我。

其餘新奇有趣的機動遊戲通通缺一不可,除了咖啡杯、旋轉木馬、鬼屋外。賽車場、跳樓機、登山纜車、湖邊小艇更要一應俱全。此外,也要將心比己,盡量解決人龍過長的問題。

看來,營運一個夢幻樂園殊不間單,此遊戲講求荒地開拓規劃,善用土地資源,注重環保,不能亂伐樹木,既要顧及公眾利益,更要經營得法。對有志于主題公園企業生意的商人幫助尤其重大,Roller Coaster Tycoon 已經出到第三代了,售價300 大元以下,不知滴屎泥的高層有沒有玩過呢?
 
Monday, September 12, 2005
  『天邊一朵雲』
因看多了妙手淫心﹐總覺得自己很快都會病死﹐所以星期五晚在阿麥書房買了一齣臺灣片『天邊一朵雲』來看.........點知仲死...........不過卻是一個很特別的觀影感受。

首先﹐ 這是一部令人悶出十隻鳥來的怪雞電影﹐ 之因為買它是早前在 Inter Digital imaging的Tutor - Chris Lau 的studio 看過一小段。早被它對既成電影的節奏作出顛覆所吸引﹐全片只有一句正式對白﹐ 每個場口都靜止不動地表達數分鐘以上。每當遇上心理轉折的時候﹐就會上演一場「騎呢」舞臺歌舞表演﹐ 配以六七十年代的臺灣老歌﹐ 以誇張﹐ 荒誕﹐抽離的手法對現實生活作出一種揶揄。而且全片充滿難解的暗喻物件﹕ 水﹐西瓜﹐ 打不開的皮箱﹐ 昏迷不醒的AV 女優等。

在研討會上﹐導演蔡明亮覆述臺灣的觀眾的提問﹕「它很難明﹐一點都不好看﹐ 甚至令人看得一點也不舒服。」 但如他說﹕「人都傾向拆解迷題, 但這樣看他的電影會很辛苦, 而他有時都不知物件內在的實質意義。」他反問說: 「什麼是電影﹖為什麼它只是一種娛樂﹖ 一定要使人舒服﹐ 我們已看過一百部令人舒服的電影﹐ 為什麼不能接受一部不舒服的存在﹖」他舉例說﹕「觀眾已被電影洗腦了一個既成概念﹕認為一個打不開的皮箱最終都會被打開的﹐但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有時真的會遇上不能解決的問題﹐ 就因為它打不開﹐ 生活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生活不是電影。」

生活是要感受周遭的事物﹐ 電影也是一樣﹐正如導演所說﹕「電影是要給觀眾足夠時間及空間去感受﹐並於內心作出回應。」片中一幕男主角仰臥床上﹐憂鬱的眼神凝視天花板上的一片白雲圖案達數分鐘﹐ 久久不能釋懷。兩朵獨自飄零的雲﹐ 在無言的天空中相遇﹐ 愛上了對方...........悶死未﹖

原來﹐電影有時不是用眼看的。
 
Friday, September 09, 2005
  傻瓜 Lomo
前兩晚在 Page one 花了差不多六百大元買了一部 Lomo 的 Frogeye 水底機﹐卻是『死機』一部 ﹐(made in China !) 要翌日折返換機。尤幸店員姐姐不單態度親切﹐還十分負責地幫我試機﹐總括來說整個購物過程都是愉快的。



的確﹐Frogeye 無論外型及功能上﹐都是徹頭徹尾一部比傻瓜機更傻瓜瓜的傻瓜機。它只是在合蓋的邊沿上加了一環的塑膠帶防止入水。但心理上覺得擁有了Lomo﹐ 就像超越了『一般只會追求高科技數碼影像默守成規的攝影發燒友』。而玩 Lomography 的人是『一群懂得生活隨心隨意滿眼藝術觸覺無憂無慮的攝影人』。

打從十年前在維也納創辦Lomographic Society開始,它的市場策略及定位就狠狠的解放了以往只追求傳統攝影意念的追隨者﹐代之而起的是一場『不要想,只管拍!........反映人類的生活點滴﹐那管是悲傷、愉快、挫折、甜蜜、愛、熱情、慾望........』的革命﹐ 正好切合了東歐歷史發展的革命情懷。

直到現在﹐ Lomo依然鼓動人類無分國界﹐文化共融﹐ 熱愛生命的原始信念﹐以Snapshot文化開展全球化的步伐。每張相片都可以上載到Lomo World Archive 的database, 使之製成Lomo Wall﹐ 展現世界你對生命的熱情。

Lomo 的十大守則﹕

1. 機不離手
2. 不分晝夜,幾時都用
3. Lomo是你生活一部份
4. 愈近愈好玩
5. 唔洗諗
6. 最緊要快
7. 唔洗知道影緊乜
8. 唔洗認得影左乜
9. 從頭頂或屁股位置拍照
10. 忘記以上守則


『.........能生產一部全功能全天候的相機,為人們提供樂趣之餘亦萶此紀錄生活及對國家的愛』

看來我也被鼓動了。市場策略﹗市場策略﹗可惡 ﹗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公共私空間
尤記得孩提時代﹐很喜歡到親戚朋友仔家中玩一樣遊戲﹐就是用幾個大 Carton Box 拼合成為一間大屋似的通道﹐幾個小朋友二話不說就鑽進其實很狹小的空間內玩個不亦樂乎﹐繼有在箱內追逐、玩潛烏龜、妙手淫心、以箱為房﹐間隔四正﹐不單洗手間、廚房一應俱全﹐還有花園及車房。“ 電視放在哪﹖可不可以養狗﹖” 一切就是那麼容易滿足﹐那空間仿彿是我們的天地﹐私人的天堂﹐阿爸阿媽一概不得內進。

長大後﹐只見到露宿者才用 Carton Box 作為自己的家。而我們卻要數百尺的平房甚至數千尺豪宅作為社會肯定、自己滿意的天堂。當中我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天然的公共空間﹐倒要數百萬元來換取一個私人空間的擁有權。照樣阿爸阿媽依然一概不得內進﹐而這空間當中涉及能力的象徵﹐成就的高低﹐社會的認同﹐伴侶的認可﹐亦包括子女的未來﹐家庭的幸福........我們由Carton Box 使之進化成千尺豪宅﹐要經過讀書考試﹐考試再考試、畢業、找工作、返工、OT、儲蓄、儲蓄後再欠銀行錢、投資、投機、負資產、銀主盤、破產、翻身、翻身後再儲蓄......數十年後﹐自己已年過半百﹐兒女長大﹐他們的私人空間你更加一概不得內進。而你的私人地方可能同你一樣外牆碌落、鋁窗脫掉、擊中途人.....

我們長大了, 需要一個安身立命的紙皮箱, 但它可以令你如童年般開心嗎? 紙皮箱與大豪宅是一個有趣的對照﹐(我自己覺得) 它們同樣牽涉了很有意思的社會議題﹐藝術家喜歡胡思亂想﹐不切實際﹐有沒有人有興趣進行探討 ? .......睇怕都無。

唔通有豪宅唔住﹐住紙皮箱咩 !



*鳴謝死貓的相片提議


Artist: Yeondoo Jung
Artwork: Evergreen tower ( 2001 )
 
Wednesday, September 07, 2005
  放棄與放棄放棄之間
那年﹐ 我放棄了曾經對自己說過一百萬遍的所謂理想﹐那時亦是我覺得可以掌握人生的一個年頭。

當初的理想現在看來十分膚淺﹐ 只不過是完成 Poly 的 High Cert Design 課程﹐ 好等將來見工時的 Resume 癢眼一點而已。 放棄的理由正好配合後殖民時期的香港普遍群體心態 (懶勁 ﹗) 廿來歲人無毅力﹐ 無恆心﹐ 怕悶﹐不想再做工課﹐舊同學鳥獸四散﹐ 班中無靚女﹐ 讀完都九七啦........諸如此類諸如此類。

滿以為這是個瀟瀟灑灑的決定﹐頭也不回﹐上學第三個禮拜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No Big deal ! 學費來自屋企﹐也是一派敗家仔氣度。誰不知﹐不屑一顧的離開竟是漫長的心理掙扎的開始。

家人無對我作出任何責難﹐ (我當時反而好想老豆狂丙我一鑊 ) ﹐老細望住我問點解﹐ 我卻在他面前哭了一場。不得之了﹐ 反常的情緒逼使自己急忙挑選其他課程補償心理缺口﹐卻被老細的老細反問﹕點解條友仔咁 x x 居﹐唔讀 Poly 報 T I ﹖﹗﹗﹗

如是者﹐臨近40還在讀書。

我覺得﹐若是本身能堅決地﹐有目的地放棄全身上下所有理想﹐輕身上路﹐追尋更大的目標, 又或你真是個大富人家的話, 那倒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若然﹐ 當說了句“我想放棄” 後﹐ 心中忐忑不安﹐甚或是痛哭一場﹐ 那倒不如咬緊牙關﹐ 死拼下去。不然﹐ 掙扎的日子會往往伴隨著你, 甚至超過完成一個學位課程的時間。
 
Tuesday, September 06, 2005
  黑線
昨天RMIT的畢業展中與陳美軒小姐短談她的作品-----旅程。

她有這樣的解讀, 黑色的工業用紡線隱含著個人兒時的回憶,尤記得那狹小的家中, 因她爸爸每天都辛勤地車衣,早已將屋企變成了一個養活生計的工場。 長大後的某天,無意中看到街邊商鋪的工業用紡線, 立時勾起她的童年往事之餘, 更被它的物料深深感動。 經過不同形式的測試及探索, 最後綑成了一球粗糙沈重卻又十分纖細內斂的作品。

每個直徑48 cm, 重22kg 的線球全是她的雙手綑成﹐三個一組﹐ 每個都圓渾有緻﹐井然有序。

沉甸甸的記載著一段淡淡的成長歷程。
 
Sunday, September 04, 2005
  Sem 2 result
今次學校對小弟作品的評語 :
The business world, the marketing world, the design world and the art world all have a set of parameters, (some more formal and rigid than others) languages and sets of conditions, which codify their situation and hence locate them in a certain field. Your intervention into some of these areas, with your work, has different rates of success. Your intervention / subversion, into the covers of Time magazine and Business Week works particularly well as you have seamlessly used the texts and codes inherent in the magazine. The images on the 3D objects eg. milk containers, etc. isn't as successful. Tends to read decoratively. There is a fine line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 You need to be rigorous in identifying this. Or setting up a series of strategies to measure their success against. The context and presentation of this work is essential to the reading of it for the viewer. Explore various installation possibilities and interventions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as the work as well. ( Look at the work of British artist, Mathew Ritchie ) Excellent engagement and solid body of work produced. Well done.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05
  地平線

讀 design 的時候,通常要求 develop 幾十個 layouts, 就算最後挑選三個做presentation,一般來說,五六十個的草圖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有聽說過更變態的101方案, 就是「度」出100個layouts,最後還是選擇尚未想出的那個 approach。

當然, 跟本無人可以如此能耐,總之想出方法過了海就是神仙。 不過若然遇上變態殺人狂當眾將你的功課話要掉落廁所沖走, 那又不能視自己的作品當作行貨,糊糊混混過關。

工作時遇過一個老細,他奉行的思考方法是 Lateral Thinking,(即思考大師 Edward de Bono 講授的水平思考法) 他主要強調邏輯思維不足以增強人類的創造力,他主張橫向平面的方法,加上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思維技巧,即每想出一個點子後,不要死硬派地將貫注力一頭栽下去。反而要從不同方向發掘不同的點子,再將它們的特點合拼或去掉,去蕪存菁,最後就是一個亮麗的 design了。看來很覆雜吧。

曾在加拿大的一片綠油油草地上,由左至右極目遠望, 眼內盡是一條平直廣闊的地平線,藍天白雲,海闊天空。做人如畫Layout 一樣,放開空懷,不要死轉牛角尖, Fantastic idea 就會出現。
 
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如何能被觸動 ?
面對過百年的藝術品, 我們如何能被觸動 ?

經過時間的洗禮, 藝術作品就變成超凡脫俗, 神聖不何侵犯的神物, 當中涉及多少歷史洪流, 改朝換代, 文化侵略, 才能造就一個傳奇的藝術家? 之後再經過多少鑑償家,藝評人, 歷史學家,拍賣商,才可使作品變成只何在偌大莊嚴的藝術館供人朝拜? 永垂不朽的藝術品, 果真是千錘百煉。

但是, 它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面對如Infanta Margarita這一類名畫, 我們如何能發掘出當中動容之處? 是從洋洋大觀的英文典籍, 或文筆枯燥, 文法不通的臺灣翻譯? 還是數小時才跟你走一遍的藝術館導覽小姐? 可不可以是 Art centre 的 Tutors ?

當初看見這幅俏像是由今村昌泰的(騎呢版)小公主開始,從形像顛覆的近代作品到巴羅克時期的公主真身, 二者所呈現的是完全迂回的感覺, 那又如何仔細解讀?

買書? 太貴, 借書? 太貴, 唔借得。(我指的是政府圖書館, 不是Art centre,它跟本無)
就算有, 又如何? 冷靜的分析研究, 如何能使讀者窩心?

之所以寫小公主一文, 是因為Velazquez記錄了一個女孩短暫一生, 數幅俏像畫仿如女孩的成長日記, 每幅畫背後就是一個歐洲皇族歷史。如何得知? 又唔係從文法不通的臺灣翻譯書……

藝術的確很難觸動我們。

(最後, 我不是個孌童僻, 更不是Lolita愛好者, office 的admin小姐竟然懷疑我 !)
 
Thursday, September 01, 2005
  小公主
小公主出生于西班牙的皇族, 自幼萬千寵愛於一身, 剛滿三歲時,疼愛她的父皇以經急不及待地, 每年都邀請宮廷中最出色的名畫家替他的愛女造像。 (圖1)

五歲時的一幅宮廷傑作,早已經變成藝術瑰寶,影響後世。(圖2) 八歲時,為著愛女的終身幸福及國家前途,國皇遂再邀請名畫家繪製了一幅驚豔絕倫的相親畫。畫中所見,天真無邪的神態,增添了淡淡的憂鬱, 但卻不失成熟尊貴, 美麗動人。(圖3)

小公主果然沒叫她父皇失望,年僅十三歲就成為奧地利皇族的成員,與比她年長十一歲的表哥締結良緣。天造地天設的一對,本應羨煞旁人,奈何上天造物弄人,深愛她的丈夫在婚後僅僅一年就因病與她陰陽相隔。

小公主傷心欲絕,回國奔喪,國皇為了回復愛女昔日的光彩,名畫家就叫他的女婿為她造像,十五歲的她,在畫中已無復當年純真可愛的光芒,黑色的喪服上,只見到深遂的悲傷臉容。(圖4)

這是名畫家的女婿第一幅小公主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一幅.........因為小公主在這椿政治婚姻中失去了健康,加上天生體弱,小公主於1673 年去世,年僅22歲。

小公主:(Infanta Margarita 1651-1673)
名畫家:(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00)
名畫家女婿: (馬索) 臺灣譯名



 
art & living 不過我真係好求其

Name:
Location: Hong Kong

四十歲自閉細路, 拒絕成長, 不負責任, 無家庭觀念, 無道德操守, 返工唔做野, 返學無讀書, 放假無街去, 訓覺訓唔著.

Archives
August 2005 / September 2005 / October 2005 / April 2006 / May 2006 / June 2006 / July 2006 / August 2006 / April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Powered by Blogger

Subscribe to
Posts [Atom]